为深入贯彻国家普通高中教育评价和育人方式改革精神,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教研培训部自2023年12月起系统启动“构建思维课堂”深度教研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理论研讨、实践探索与成果积淀,项目现步入全学科深化推广阶段。6月23-27日,牡二中作为主阵地,成功承办了政治、英语、历史三大学科“思维课堂”主题教研活动,集中展示了阶段性成果,为全市高中思维课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此次活动由市教研院高中研培部精心策划和统筹安排,吸引了全市各高中学科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实验学校教师及特邀专家学者踊跃参与。我校党委书记孙奇峰、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维成,教学副校长齐志欣全程深入各学科活动,体现了学校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高度重视。
各学科活动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围绕思维课堂的核心内涵,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展示与研讨。
政治:“议场·五线”激活思政课堂深度思维
6月23日上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议场・五线”活动型思维课堂主题教研活动率先举行。
我校安莹雪老师带来的课例《运动的规律性》,以“镜泊湖生态发展”为统领性情境,巧妙设计三个环节:调研生态规律剖析内涵特征、围绕“冬捕利弊”展开思辨深化、集思广益献策高质量发展。课例层层递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与家国情怀。
牡五中陈佳欣老师展示了《推理与演绎推理》,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为主题情境,层层深入,步步设疑,环环启思,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研员庄汝刚作专题讲座,系统阐释“情景线、议题线、问题线、活动线、概念线”五线融合的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强调通过沉浸情境、锚定价值、驱动认知、构建实践、明暗交织培育素养,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活动吸引了全市思政教师及牡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反响热烈。
英语:“深度学习”引领语言思维共同成长
6月23日下午,高中英语学科聚焦“打造深度学习型思维课堂”活动在理念引航中开启。
我校马会玲老师凭借前沿理念与丰富经验,讲授了必修三第四单元understanding ideas“Live from the Louvre”,她以情景化的思维引导、问题链的巧妙设置和任务群的有效激励,带领学生了解卢浮宫的设计、历史及文化,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牡一中张俏老师对选择性必修二第六单元Understanding ideas“the Wild Within”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引导学生进行内容预测、概括段意、比较归纳、研读探讨,凸显“知识-文化-思维”三维目标融合。
高中英语教研员吕文玲全面解读了深度学习型思维课堂的内涵与落地路径,组织深度研讨,与会教师聚焦课堂亮点与优化空间,共同探索英语思维课堂建设的有效途径。
历史:“问题链”引擎驱动历史思维进阶
6月27日上午,高中历史学科“问题链教学设计”思维课堂研讨活动压轴登场。
市教研院主任张军涛精彩致辞,他强调问题链教学对激活课堂思维的关键作用。高中历史教研员陈红梅系统介绍了“三阶六步”问题链教学模式。知识传递从“点状灌输”转变为“网状建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升华为“主动探究”,教学目标从“知识积累”深化为“素养生成”。这种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模式,高度契合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活动呈现了多元的课型示范:牡一中郑伟老师展示习题课《问题链在试卷讲评中的运用》,运用问题链构建解题模型;牡三中庄琳老师的《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例,以问题链驱动批判性思维;海林高中郭磊老师的复习课《明清史一轮复习》,设计层级问题链实现知识到思维的深化;东京城高中杨嘉鑫老师的《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例,以问题链为主线开展驱动探究式学习。东宁一中马跃、牡一中王宏泽两位老师分别围绕心理学基础与核心素养培养作了专题讲座,就问题链设计的开放性与目标达成、高阶思维培养等议题深入交流。
本次政治、英语、历史三大学科“思维课堂”教研活动,是我市深化高中教学改革、推进核心素养落地的生动实践。我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巩固和拓展思维课堂建设成果。各学科教研室将继续深化“问题链教学”“活动型课堂”“深度学习”等研究与实践,聚焦学生思维品质的系统培育,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育人质量,努力打造更多兼具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的高效思维课堂,为牡丹江市乃至更广范围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