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牡丹江地区初高中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加强初高中协同教研,准确定位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契合点,促进初高中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效衔接,11月27日,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在牡二中举办了“基于思政课一体化实施的初高中衔接主题教研活动”。
参加活动的人员有市教育局中教科科长李世杰,教研院副院长刘涛、高中研培部主任吕文玲、初中研培部主任张颜涛,第二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孙奇峰、校长刘维成、科研副校长齐晓玲,全市初高中教研员,以及各县(市)、区初高中思政课教师代表,活动由教研院高中研培部副主任、高中政治教研员庄汝刚主持。
第一部分 课例展示
第十七中学教师许国荣的九年级《促进民族团结》一课,通过设置递进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以“民族科普馆”“民族团结馆”“民族繁荣馆”三个板块为线索,依次解决了与民族问题有关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的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培育了学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安莹雪的必修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课,以议题形式展开教学,围绕“如何让新疆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的中心议题,设置了三个环环相扣的环节,齐心、信心、赤心,既在形式上对仗,又在对应的议题上从“面对西方对新疆的抹黑我们为何齐心”到“是什么让我们对新疆的发展充满信心”再到“如何当好护花使者”,推动议题逐级递进,既突破了重难点,又实现了增强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素养目标。
第二部分 课例点评
实验中学教师刘滢:一节好课,起于学生参与,成于观点理解,久于素养提升。在本堂课上,许国荣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通过对我国民族政策内容和民族团结现实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于婷:安莹雪老师本节课有几大亮点,一是条理非常清晰,环节设置有创新点;二是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充分;三是议题活动的设置符合学情实际;四是在知识处理上注重螺旋式上升;五是作业设计具有延展性。
第三部分 专家讲座
教研院初高中思政教研员做关于初高中新课标、新教材衔接的讲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邢玉芬的讲座《基于初中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与教材体系解析》,指出了初高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并在此基础上,从总体认识、内容解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加以分析和解决问题,强调要遵循学生身心规律,依照课标教育教学。
高中政治教研员庄汝刚的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思政课教研共进》,以核心素养一体化、高中新教材与新课标简介、携手前行踔厉奋发三个角度切入展开分析,从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到新教材新课标的对比,再到初中学段情境体验式、高中学段议题探究式的教学策略,上升到研讨“思政课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倡议广大思政教师不做搬运工,要做融创者。
结语
活动最后,教研院副院长刘涛讲话,她强调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教研,为实现初高中教材、教学的衔接,大家走进不同学段的课堂,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方法、策略和学生学法、特点,获得了非同一般的教研体验,可谓收获颇丰。初高中学段衔接工作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希望各方主体团结合作,实现各学科教研从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型升级,达到唤醒、引领、凝聚的作用,共同推动实现牡丹江区域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